跳出问题解决问题

一、做不到,往往是因为不知道
二、跳出舒适区,才有新的机会
三、突破观念的囚笼,才是真正的豪雄

一、做不到,往往是因为不知道

被誉为”全能大儒”的王阳明,自幼立志做圣人,而且与同时代一般儒生不一样的是,他熟悉弓马喜爱兵法,甚至在私塾的时候与小伙伴玩”战争游戏”而引得私塾先生向他父亲投诉。十一岁的时候,王阳明跟随祖父王伦前往京城与在那里做官的父亲王华团聚,途径镇江,王伦的一帮朋友在金山寺组织雅集。酒至酣处,有人提议作诗助兴,一帮老先生们捻着胡须琢磨一阵,还没有佳句,小王守仁已经得了一首:金山一点大如拳,打破维扬水底天。

醉倚妙高台上月,玉箫吹彻洞龙眠。这首诗视野开阔,意境奇妙优雅,众人称赞之余,有点不相信,是否王伦先有准备,让他孙子出风头?于是提议现场”命题作文”,说,就以我们今天聚会的山房和月亮为题现做一首如何?王守仁徐徐踱步,须臾成篇:山近月远觉月小,便道此山大于月。

若有人眼大如天,当见山高月更阔。如果说前一首诗还以文笔优美取胜,这首就完全跳脱超越一般人的视野了。众人大为赞叹,说:”此子必将以文章成名于天下!” 谁知王守仁淡然地说:”文章小事,岂足成名。” 一帮爷爷辈的文人,有一次惊叹不已,但是他们已经不能小看这个少年。后来,他果然成为”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三不朽”的圣人。

正如王阳明强调”知行合一”,人们做不到的,往往是因为没有真正”知道”、”看到”。就像他在《蔽月山房》一诗中描述的,就像这个”山房”遮蔽了月亮,看不到全局,就没有更多的可能性。

二、跳出舒适区,才有新的机会

朱元璋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励志皇帝之一,这与他积极进取的做事风格有很大关系。他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,小时候差点被饿死,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加入了当时的红巾军,并且凭着做事勤奋、机灵,成为红巾军一支队伍”元帅”郭子兴的女婿。郭子兴当时割据濠州,山高皇帝远,看起来日子过得也不错。

但是朱元璋有更长远的考虑,他觉得首领们的胸襟太过狭窄,阳光太短浅,恐怕成不了什么气候。如果想要做一番事业,还得凭借自己的队伍才有力量。于是朱元璋请了假,自己到钟离去招兵。朱元璋的少年伙伴徐达、汤和等几十个人都来加入,从此,朱元璋的队伍迅速发展起来。

朱元璋带着子弟兵,在定远招降了驴牌寨的三千民兵,向东袭击张知院,又受降民兵七万多人,从中挑选两万人组成精兵队伍。从这个时期开始,朱元璋在郭子兴的队伍中,摆脱了”靠裙带关系上位”的初级状态,靠真正的实力占据了主导地位。还经过一系列的训练、整治,在此基础上奠定了后来攻取天下的大明军队的基本架构。

三、突破观念的囚笼,才是真正的豪雄

观念,与人的记忆、经验、认知和社会角色等有关,但是人一不小心,就会成为自己观念的囚笼,孔子对此就提出过”绝四”的主张:”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”。也就是说,不要主观臆断,不要持有绝对化的观念,观念不能僵固不变,也不能过于局限于一己的视角而要多角度、看到整体。

汉宣帝当政时期,北部边境饱受羌患,汉宣帝决定启用功勋卓绝的老将赵充国。汉宣帝问赵充国,将军可估计一下羌虏兵力,此去带多少人马?赵充国自信回答:”百闻不如一见,兵难隃度,臣愿驰至金城,图上方略。”

赵充国赴任后,不仅只用少数兵力就稳定局势,而且向朝廷提出了”屯田”之策,他向宣帝建议,可将大军遣回,留一万步兵在湟河以东,施行屯田。首先,可以震慑敌人;其次,可以节省国家开支,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储备粮草;第三,留一万人在此,可以有效支援边防。增强边防力量。

屯田的策略经过与皇帝反复沟通,终于得到支持,以前人未有的巧妙方法,同时解决了边境的长期稳定和区域发展的问题。既坚定地立足于实际,又跳出问题看问题,赵充国”百闻不如一见”的典故和屯田的策略在历史上成为美谈,也使他成为备受赞誉的名将之一,后世用兵如神的王阳明在诗文中也以”极知充国善平羌”思考和类比自己的南赣戡乱时期的策略。

面对问题,一般人看到的,可能是问题的局部,越是如此,”问题”的边界越发难以逾越,也越是让人纠结;而真正的高手,却能跳出问题看问题、解决问题。看到更大的全局,能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可能性,解决问题的时候自然得心应手,常常在意料之外,却又在情理之中。

作者:

喜欢围棋和编程。

 
发布于 分类 百科标签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